19 05 2014

中国经济忧喜辨之一:贵在保持战略平常心

核心提示:进入五月,国内外舆论担忧中国经济形势的论调又在增多。一些新经济数据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忧虑。挑战接踵而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现实,该怎样辨识,又该怎样面对? 北京-“以往到中国投资不需要什么理由,现在到中国投资,我们需要理由。”美国一家大型国际投资管理公司高管日前在北京这样说。

简单的一句话,从一个侧面表明国际投资人对中国经济看法的变化。进入五月,国内外舆论担忧中国经济形势的论调又在增多。一些新经济数据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忧虑。
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工业、投资和消费等数据增速都有所下降,显示经济增长的力道趋缓。在影子银行、产能过剩、债务负担等旧题尚未完全化解的情况下,敏感的国际投资人又嗅出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风险的味道。
挑战接踵而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现实,该怎样辨识,又该怎样面对?
美国基辛格协会副会长乔雷默今年在北京的一次论坛上说,中国人善于观“势”,譬如观察山水画中人物,必在山高水远、层峦叠嶂之中。中国人制定政策时注重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的大背景,这种思维方式有着独特智慧。
实际上,几十年来中国经济总有问题与挑战。正是在不断化解挑战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在一点点积聚力量,越级而升,不断完善。
近期,从对内经济政策上,中国的各项改革政策在稳步推行。关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新国九条”日前一经出台就受到广泛关注。海外专家注意到,这项顶层设计并非简单指向资本市场,实际上是中国整体改革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中国改革中长期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抓手。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既低头拉车,又抬头看路——市场分析人士如此评论。
在短期政策上,中国决策者顺时应势,相机抉择。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的表态可见一斑。他说,央行一直在对经济做逆周期调节,但这些调节都是微调,不会轻易采取所谓“大规模刺激”政策。
再从对外经济上看,中国正以新思路创造新的世界发展机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刚刚结束的非洲之旅显示,铁路外交等正在为中非合作带来新的发展良机。而不仅在非洲,许多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此也很感兴趣。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看法,以基础设施投资撬动全球需求,将有望推动新一轮世界经济复苏乃至繁荣。
在看到挑战的同时,不应忽视,目前中国经济也面临不少重要的积极变化。例如,西班牙《机密报》日前载文说,中国的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这说明中国经济调整的成效正在显现。文章还指出,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掌控力强大,中国经济的调整过程不会造成“悲剧”。
更为关键的是,无论看待经济下行压力还是调整成绩,都要有定力。而定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平常心。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指出,中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他强调,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经济减速换挡期免不了毁誉臧否,以战略平常心应对,把握机遇,练好内功,方能做到不喜不惧,兴利避害。



Archives →
联系信息:
南京西路1600 号310,
200040 上海中国
辦公時間: 星期一至五 早上八時三十分至下午六時三十分
close

写一封信给 IBFS (中国)

你的名字 *
电子邮件 *
电话 *
信的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