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02 2021
綠債計劃有助發展金融市場
氣候變化是舉世關心的共同議題,它一方面帶來風險和挑戰,另一方面卻為金融業創造了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契機。
我在2018至19年度財政預算案推出政府綠色債券計劃,借款上限為1,000億港元。首批綠債在2019年5月發行,規模為十億美元,市場反應熱烈。接着在2020至21年度財政預算案,我宣布於其後五年發行共約660億港元的綠色債券。
剛在上星期二( 1月26日),我們完成了第二批政府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達到25億美元,市場反應同樣熱烈,獲大幅超額認購,且跟同年期的美國國債息率相比,息差很窄。這批債券還具有多重重要意義,它除了是全球最大的政府類別美元計價綠色債券外,當中2051年才到期的30年期債券更是特區政府迄今以來發行的債券中年期最長的,也是亞洲至今最長年期的政府類別美元計價債券。長年期債券有助增加機構投資者調配資金的靈活度,長遠也有助建立債券產品的孳息曲線,為市場建立具指標作用的參考。這次我們這部分的債券超額認購達七倍,高於五年及十年期各五倍的超額認購,且半數由歐美投資機構承接,足以反映環球的機構投資者對本港的長遠信貸狀況及經濟基調充滿信心,對香港的長遠前景取態樂觀。
為完善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市場的發展及配套,提升香港作爲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我們成立了全球首個專為發行綠色債券而設的政府類別全球中期票據發行計劃(Global Medium Term Note Programme),顯示政府有明確計劃定期發行綠債,這將令投資市場對本港的綠債市場發展有更大的信心。
我們發行綠色債券募集得的資金將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為具環境效益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工務工程提供資金,有助香港於巴黎協定下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透過發行綠色債券,支持具經濟效益的指定工務工程項目,除了有助本港債券市場的發展外,還可避免因政府在個別年度因現金流限制而阻礙項目推展的速度,使項目能早日完成讓市民受惠,也有助繼續工務工程開支穩定,有利相關行業的就業。以特區政府的財政實力和往績,具備有利條件、就明確的綠色項目發債集資。
不過,對於坊間有建議指,政府可考慮透過發債集資來應付經常性支出,我們認為很可能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不能輕率。一旦投資市場認為特區政府有意透過發債來填補財政赤字,放棄應有的財政紀律,恐怕會動搖外界對香港中長期財政狀況,以至港元及聯繫匯率的信心,影響到本港的金融穩定以至金融安全。
由於本港實行聯繫匯率制度,資金可自由進出,兌換率固定在7.75至7.85港元兌一美元的範圍內。根據貨幣發行局制度,我們須持有等值的美元以支持貨幣基礎,讓港元在隨時被兌換為美元時,匯率能維持在這兌換區間內。聯繫匯率制度成功維持本港的匯率穩定,提供有利的營商和社會環境,但另一方面亦使我們不能主動透過調整匯率或利率來應對經濟周期的起落。與此同時,外匯儲備及特區政府的財政實力成為了港元穩定的基礎,一旦我們好像一些已發展國家般以高額發債來填補政府開支,很可能會導致市場擔心政府日後要把債務貨幣化,令港元的匯率遭受較大壓力,甚至有被投機沽空的風險。因此,我們認為政府必須維持具透明度及令公眾信服的財政紀律,這關乎到本港金融和社會的穩定。
Archiv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