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04 2018

海南深化改革开放:探索建设自由港 布局高新科技产业

新使命新标杆 海南勇立改革开放潮头 走过30年,海南日新月异。30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海南从一个边陲海岛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旅游岛,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在海南建省和兴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发布,海南将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海南经济特区的定位看,海南担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田使命。自贸区叠加自由港政策,海南再次迎来改革开放重大机遇。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上,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中央对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

“海南是最大的经济特区,但目前仍不够‘特’,特区要继续办下去、办好,海南将担负更大的改革开放重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从对海南的布局看,将打造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支点。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不仅是打造一个点,更要打造出一个辐射南海、亚洲乃至全球的网络。”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海南将打造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新标杆。”

南京林业大学宏观经济发展质量研究所所长范金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海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点地位明确,具有不可比拟的对外开放优势。海南是中国由“陆”入“海”、由“海”入“洋”的出海口,是“海上丝绸之路”南端要塞,拱卫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生命线。

海南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省为建制的经济特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赐贵此前表示,海南要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找准海南经济特区新的战略定位,破除岛屿省份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试验平台作用,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陈耀表示,扩大对外开放,要有区域性试点,先在某些地区试点,再逐步推广扩大。博鳌论坛上提出的扩大开放措施,可能率先在海南试验实施,如金融领域、制造业领域的扩大开放等。

陈耀认为,海南“三区、一个中心”的定位内涵深刻。“在海南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表明,今后海南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保护好海南岛的自然生态环境。海南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包括一些生态文明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实施,以及生态方面市场化机制。严格的监督审计、环保督查等制度可能在海南探索实施。”

截至目前,海南已具备相当的开放基础,在落地签证、航权开放以及国际航线开辟等方面均有突出进展。2000年,海南率先实行落地签证政策,目前实现59个国家和地区的落地免签。2003年,在全国率先开放第三、四、五种航空运输业务权,2017年进一步拓展国际航线至56条。此外,海南推出离岛免税购物政策。2016年,海南成为全国首批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省份,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

探索建设自由港

专家认为,在赋予海南的多个重任中,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建设可能率先实现突破。陈耀表示,将自贸区、自贸港这两个概念叠加起来,海南将面临大范围、高程度、宽领域的改革开放机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海南探索建设自由港是一个大胆尝试,显示出改革开放将再往前推进。如果自由港政策全部落地,对海南的拉动作用特别大。从自由港的设计看,海南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国家南部边陲扩大开放,对全国探索高水平开放将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自贸区政策在海南之前已有11个样板。海南可以参考上海等前沿自由贸易区的经验,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可以迅速到位。”

陈耀表示,“海南之前的11个自贸区基本上是每个自贸区包含三个片区。如广东的前海、横琴、南沙。海南全岛这么大的自贸区该怎么建,需要合适的具体方案。”

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自由港在政策制定方面享有比现有的自贸区更大的自由度,在市场准入方面更加开放。

十九大报告指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一时间各地热情高涨。海南省表示,要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陈耀表示,“海南是第一个明确要建设自由港的地区,且独特的条件适合打造自由港。海南没有陆路与大陆相连,适合打造离岸金融中心。在自贸港内,投资、贸易等将更加便利。如实施负面清单,国民待遇等政策,准入门槛更低,金融开放力度将更大,有利于创新创业等。”

不过,专家表示,自贸港具有更高的开放标准。海南作为全岛开放的试验区,可以按照自贸港政策去设计,但自贸港建设有个探索阶段。

“海南的自贸港与自贸区的内涵要明确,是自贸区中设自贸港,还是海南全岛全域打造自贸港,需要具体的规划。”陈耀说。

霍建国表示,海南的自贸港建设可能不是全岛概念,但全岛可以享受开放政策,总体原则应该是全开放。岛内会有业态分类,不同的业态,监管方式不一样。贸易、服务、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可能享受更完全的开放政策,如合资办学、合作医疗全放开。但免税等会有一个过程,货物进出、码头卸货出货等需要有监管手段。

“自贸港建设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从目前情况看,旅游、健康医疗等领域将是突破口。下一步,合资办学、引进海外优质高校落地,以及与境内外其他科研机构合作,引进跨国公司等都是可行性举措。”霍建国说。

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海南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995年,海南省提出“一省两地”,即新兴工业省、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中国度假旅游胜地战略。

2009年,《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逐渐明晰,并获得各方认同。

围绕国际旅游岛定位,海南在产业发展思路上经历了重要转变,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海南省相关部门了解到,海南近年来走产业与环保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构建服务型、开放型、生态型的产业体系。通过实施服务业提升计划,加快新兴服务消费和服务模式创新,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等举措,吸引了更多岛外、境外消费..
为何选择海南建设自贸区和自贸港?专家解读背后意义
2018-04-16
多位专家解读海南改革开放新举措背后的意义

为何选择海南建设自贸区和自贸港?

北京青年报 本组文/本报记者 赵萌

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一天后,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海南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新举措亮相公众视野。

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一举措对海南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是在海南实行?对普通百姓有何利好?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数位专家,解读海南改革开放新举措背后的重要意义。

关注一

为何自贸港选择在海南探索和建设?

大家都知道,海南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在五个经济特区中,海南也是与众不同,面积远超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特区之和。

为何自由贸易港选择在海南探索和建设?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习近平在13日讲话中指出,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谈及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时,习近平还提到,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

“海南是陆地最小的省份,但它是海洋最大的省份。未来服从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走向自由贸易港,不仅是海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在整个新的时期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一个棋子。它将在我国推进下一轮的改革开放中扮演一个重要的战略角色。”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向北青报记者分析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协会副会长肖金成说,海南是改革开放和创新的窗口,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在很多方面,一直是先行先试。此外,海南毕竟是个岛,非关税区的建立一定是要有物理隔离的,内地隔离起来难度要相对大一点。

关注二

如何理解同时建设自贸区和自贸港?

关于海南改革开放新举措其中之一是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显示,迄今为止,我国已经设立三批共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 “1+3+7”试点格局。

海南的自贸区有何特点?迟福林向北青报记者分析称,第一,海南最终目标是建立自由贸易港,而天津、上海等现在还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目标不一样;第二,海南全岛将近3.5万平方公里,它的面积比其他自贸区大得多,无论地理条件还是自然条件,海南这个岛屿是适合全岛建立自贸区的。

谈及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区别,肖金成说,在全岛范围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可能实行一些举措比如可以实行落地签,外国金融机构可以设置分支机构,另外国外的医疗机构也可以到海南来,这些实际上是自贸区的一些内容。自由贸易港需要采取开放程度更高的规则,最突出的就是在区域内实行零关税(非关税区)。

关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表述是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至于海南从自贸区到自由贸易港的时间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也指出,202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初步建立,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2035年,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解读到,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意思是就不再分片了,不在里边切出小块的地方来,进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探索,而是整个海南省都是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个政策会一步到位,当然也会有一个建设的过程。像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它从2013年到现在,已经有近5年时间了,也是在陆续建设过程中。至于海南,现在在整个海南省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同时,探索、稳步推进建设自由贸易港。这两个建设应该是并行的。我个人建议,整个海南最终都应建成自由贸易港。

关注三

会打造下一个香港或新加坡吗?

桑百川表示,我国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构想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他向北青报记者讲到,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提出,厦门可以实行自由贸易港的某些政策。深圳经济特区在探索新型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中,也曾提出实行“境内关外”设想。1988年,邓小平又提出:“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

谈及目前世界自由贸易港的现状,桑百川介绍称,目前全世界有130多个自由贸易港和2000多个与自由贸易港的内涵和功能相似的自由经济区域,中国香港、德国汉堡自由贸易港、荷兰鹿特丹自由贸易港区、韩国釜山自由贸易港区等,都是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区。

迟福林提到,海南未来从全境的、全岛的自由贸易区走向全岛的自由贸易港,就是类似于香港、新加坡的模式。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关于中国香港自由贸易港的特色,媒体曾报道,香港特区企业注册和登记手续简单快捷,只要在网上经过3个步骤就可以拿到公司执照,一般一小时内就可获发有关证书。香港特区法律对公司注册资本的金额也没有限制,不用验资,到位资金不限,公司成立后还可以任意增加注册资本,前提是召开股东大会。

迟福林提到,和香港、新加坡比,建设自由贸易港还是要从海南自身的资源出发,“我想它的后发力是比较强的。未来海南从自贸区走向自由贸易港,它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

至于如何借鉴世界已有的自由贸易港模式?桑百川说,中国不可能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仅仅去考虑香港或者新加坡的模式,因为无论是香港还是新加坡,他们的土地面积和地理空间都比较小,与海南不同。海南因为海岸线比较长,可开发的海港资源也比较多,所以不可能单一地去借鉴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做法,我们一定会综合考虑,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海南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地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可能会借鉴中国香港、新加坡、釜山的做法,也可能考虑其他一些自由贸易港的做法。

内存

什么是自贸港?

相对于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在中国还算个“新事物”。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自由贸易港这一提法曾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及。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去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署名文章《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阐释了自由贸易港的概念,即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



Archives →
联系方式:
香港新界屯門天后路18號南豐工業城3座6樓603室
電話: +852 2891 0030
办公时间: 星期一至五早上八时三十分至下午六时三十分
close

寫一封信給 IBFS (香港)

你的名字 *
電子郵件 *
電話 *
信的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