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1 2019

以體驗及實踐方式培育創科人才

施政報告出台後,我與不同業界持份者會面,聽取意見。其中,吸納海外專才及培育本地人才,是業界非常關心及支持的一個範疇。

產業主導與共同投入的落地型在職培訓,是我們培育創科人才的重點。隨着科技周期越來越短,技術轉換越來越快,創科時代所需要的是跨學科、跨界別、能靈活融合不同技能的人才。有別於一般傳統課堂形式的培訓,更有效的創科人才培訓是透過在工作中,以落地的體驗及實踐方式進行。

去年6月以先導計劃形式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協助科學園和數碼港兩個園區七個特定科技範疇的600多間創科公司輸入科技專才,至今共批出296個配額。在已發出的入境簽證中,四成是博士學歷,三成是碩士學歷,主要來自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和材料科學等全球最炙手可熱的科技範疇。一家以區塊鏈技術開發嶄新建築方案的初創表示,幸好有此計劃,年初從海外聘請到一位同時擁有電子和土木工程,以及計算機科學背景的區塊鏈專才,為公司的科研及業務發展帶來突破。

另一家發展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初創表示,按計劃要求同時增聘了一名大學實習生負責數據整理工作,因而了解到本港學生在新科技範疇的表現非常出色,加上海外專才為本地人才帶來嶄新的國際視野、行業知識及應用技術,令創科企業能夠培育更多本地人才。該大學生亦表示,通過是次實習機會,讓他更有信心投身創科行列。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將會擴展至所有在港從事13個科技範疇研發的公司。

我們的研究員計劃及博士專才庫也為創科人才提供更多在職培訓和實踐機會。研究員計劃去年資助了700多名本地學士及碩士研究生,涵蓋的研究範疇亦越來越廣,包括生物科技、納米科技及材料科學、先進製造等。另外,博士專才庫自去年8月推出以來,已資助超過700名博士畢業生,其中約八成是本港大學畢業。隨着兩個計劃的資助範圍將於明年初擴大至全港所有進行科研的公司,將更進一步帶動本地創科人才的培育與發展。

我們去年亦推出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以二比一的配對形式,與本地企業共同投入,為其員工提供在職高端科技培訓。截至今年10月底,計劃已有311個公開課程,涵蓋人工智能、大數據、金融科技、物聯網等不同科技範疇,並已批出資助供1,700多名在職人士接受培訓。

事實上,創科人才培育,更重要的是為人才提供看得見和觸得到的前景及機會,因為人才是跟着機會走的。

隨着香港創科生態逐漸優化,單計科學園和數碼港兩個園區就已分別製造約13,000及6,000個職位。明年上半年正式啟動的兩個世界級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以及全力建設中,位於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預期將能為香港創科產業額外創造超過五萬個新增職位。參考美國每一個高科技職位增長可帶動4.3個其他職位的乘數效應計算,我有信心未來香港的創科人才庫、職位與機會將會大幅增加,為年輕人帶來更多希望。



Archives →
联系方式:
香港新界屯門天后路18號南豐工業城3座6樓603室
電話: +852 2891 0030
办公时间: 星期一至五早上八时三十分至下午六时三十分
close

寫一封信給 IBFS (香港)

你的名字 *
電子郵件 *
電話 *
信的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