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12 2016

人民币盘旋下跌:是双锚制存问题还是美元太强势

11月2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延续23日跌势,跌破6.90关口的同时,创2008年6月16日以来新低。从去年8·11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累计贬值将近10%。

近日,市场上出现了“8·11汇改”的争议声,而这种争议归根结底可以看作是对人民币贬值以及贬值预期来源之争。

8·11汇改让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采取了双锚制,即中间价取决于市场供求变化以及境外市场的波动。前者通过每日4:30的收盘汇率体现,后者通过隔夜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体现。

一种观点认为,现在新的采取“双锚制”的中间价定价机制,尽管解决了人民币一次性贬值的问题,但是却令汇率陷入了缓步单边贬值的困境中,而且这种趋势正在加强市场的贬值预期。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当下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和预期最主要是来自于美元过于强势,而且目前整个新兴市场国家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对美元大幅贬值,资本流出加剧,这进一步说明人民币的贬值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机制并无直接关系。

“双锚制”被质疑

华侨银行资深研究员谢栋铭认为,新的“双锚制”中间价定价机制初衷是好的,而且也确实让人民币中间价的定价更为透明,并使得一次性贬值的担忧得到缓解,但是这个机制却把人民币困在了缓步贬值的陷阱中。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近日也发文表示,一方面,外汇市场供不应求,为了让价格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央行允许人民币贬值,但必须是渐进的贬值;另一方面,美元的强势和弱势带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下起伏。两股力量加在一起结果就成了人民币对美元的阶段性贬值。“不可避免地会催生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丁志杰在此前采访中也对本报记者称,市场存在预期,人民币贬值仍不到位。当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由贬值带来的进一步贬值的预期,这是需要关注的。

不过,也有专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核心矛盾还是在于美元强势。”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美元依旧是所有货币的锚,美元强势会导致多数货币会贬值,2014年以来的这一轮美元走强,不仅是中国,新兴市场的货币都出现了大幅的贬值,伴随着资本的外流,强化了市场供求的失衡。如果站在全球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的问题,可以看出用汇率制度来解释人民币贬值和贬值预期并不严密。

知名外汇专家韩会师对本报表示,汇率机制本身只是确立了一种可以双向波动的法理依据,我国实施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给“有管理”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就是对收盘价的调控。目前来看,央行对收盘价的控制不是很严格,在美元走强的情况下,如果收盘价跟随中间价持续走弱,市场会自动将此理解为官方对人民币贬值持宽容态度,从而持续增强购汇冲动。而央行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在监管当局的立场来看,目前市场情绪和资本流动管理能力仍然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



Archives →
联系方式:
香港新界屯門天后路18號南豐工業城3座6樓603室
電話: +852 2891 0030
办公时间: 星期一至五早上八时三十分至下午六时三十分
close

寫一封信給 IBFS (香港)

你的名字 *
電子郵件 *
電話 *
信的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