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積極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
下載影片| 檢視旁白 尹宗華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鄭利明主席(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主席)、蘇博士(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總幹事蘇祉祺博士)、各位院校代表、各位評判、各位同學:
我很高興出席第七屆香港大學生創新及創業大賽暨全國及大灣區創新創業大賽(香港區)頒獎典禮,首先在此衷心祝賀每一位得獎同學。
香港青年精通兩文三語,同時擁有創新精神及國際視野,具備優秀潛質;協助香港青年盡展才華,一展抱負,是現屆政府的施政重點。在2017年我第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政府要做好青年「三業三政」的工作,當中「三業」包括事業,而近年我留意到新一代青年除了就業外,很多都喜歡創業,政府對此是大力支持,而近年我們推出的措施包括青年發展基金、創業配對基金、青年共享空間計劃及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等。同樣地,中央人民政府是非常關心香港青年,在《十四五規劃綱要》裏再次強調中央會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和創業;近日中央部門和相關市政府亦推出一些支援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的措施,包括支持我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我藉此機會通過尹主任感謝中央部委、省市政府和中聯辦對香港青年的照顧。當然,現時未能夠通關會影響這些計劃的執行,希望很快我們能夠逐步有序恢復兩地人員往來,很多已經獲選的計劃就可以馬上成行。
對希望創業的青年而言,科技領域相信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本屆政府推動創科發展的力度真的是史無前例---剛才蘇博士亦向大家簡單說過---四年之間在這一個政策範疇就投放超過1,300億元,銳意使創科成為香港新經濟動力,成就我們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得到中央明確支持下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我們有潛力可以做創新和科技,因為香港有非常優秀的大學,其中五所是在全球100強大學之中,科研實力雄厚,海內外人才匯聚,研發氣氛近年更加熱烈,創業生態近年亦更加蓬勃,為香港創科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政府十分鼓勵本地大學師生在科技領域創業,在2014年推出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至今已向334間初創企業批出約2億6,000萬元的資助,當中有不少潛質優厚的初創企業,例如有一間醫療機械人公司去年便獲得高達2億9,000萬元的A輪私人融資。政府亦已於2017年成立20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鼓勵更多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於本地創科初創企業,而香港科學園和數碼港亦已分別成立相關的基金。根據創科香港基金會最近發表的一個香港獨角獸榜單,共有18隻獨角獸上榜,它們都是在香港創立或孵化、總部在香港或是由香港人始創,顯示香港在孕育初創企業方面已有不俗成績。
香港優越的營商環境,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有利於創新創業;加上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而且有一個8,600萬人口及生產總值高達1.7萬億美元的龐大市場,將為香港青年創業提供無限的發展空間。根據投資推廣署進行的本年度初創企業統計調查,本地初創企業總數再創歷史新高,達3,755間,較去年增加12%,而且這是在受新冠疫情影響之下而得到的成果;很多初創企業都是與創新科技相關。我期望今日的獲獎同學,能夠放眼國家,把握大灣區的機遇,為自己及同行開創美好的事業前景。
剛才蘇博士提到我在上月發表2021年施政報告中提到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我在此多講幾句,因為這個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成功與否,創新科技是極為關鍵的一環。我們不希望看到北部都會區仍是做傳統的金融、商貿等事業,希望真的以創新科技作為一個經濟引擎,帶領這個北部都會區發展;而且我們是野心勃勃地盼望這個北部都會區能夠開創15萬個創科職位。科學園大概有15,000個職位,我們有十倍在北部都會區。當然,如果要有這個規模的創科職位產生,特區政府要更加積極、更加主動。
我們的積極性反映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創科需要有土地和基建的支撐,所以除了在早年已經批准、現時正在興建的港深創新科技園,即是我們說在落馬洲河套區那一塊87公頃土地,我們透過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將會把在落馬洲口岸騰出來的土地加上新田的部分土地,整合成另外150公頃土地,加上87公頃的落馬洲河套區,大概有240公頃將重新命名為新田科技城。240公頃其實真的很大,我留意到昨日薛局長(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主持三個工業園重新命名為創新園的典禮,那裏大概都只是200多公頃,即是我們發展了幾十年在大埔、元朗和將軍澳的三個工業邨,整個都大概是這個規模,所以大家可以想像,這個在土地基建的投入是不簡單的。
第二,政府會積極促成創新發展和相關職位產生,就是透過我們的土地政策。大家都知道,香港的土地非常寶貴,今次我們為了吸引更多智能製造或先進製造業落戶新田科技城,我們將採取創新的土地批撥政策,當我們看到具潛力的先進製造業可配合我們的研發工作,我們就會力邀這些企業落戶新田科技城,在土地方面更聚焦讓這類企業或製造業進場。我昨日主持了一個視像會議,是與全球規模很大的藥廠代表會面,正正就是對他們說有這個契機,因為這些藥廠從來在香港主要都是做零售銷售(sales marketing),很小部分、只有幾間有少許研發在我們的醫院和與香港的大學合作做一些臨床實驗,但它們完全沒有製造業在香港,就是正正受到土地的制約。當我提到有一個這樣的措施,我感覺到他們都是非常雀躍。事實上我剛才也說過,香港是有優勢的,但苦於我們以前有一些痛點或難點,所以現在要集中去處理這些痛點和難點,讓我們的創科事業真的可以更上一層樓。
當然,要吸引這麼多人進入北部都會區,北部都會區必須要打造成為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地區。如果是一個很悶的地區,大家都不會很想落戶這個北部都會區,所以整個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策略都是發展和保育並存,城市和鄉郊共處,裏面將會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有額外的濕地公園、有新的郊野公園,亦有一條香港首次有的城鄉綠道,讓在裏面工作的創科朋友都感覺到生活是非常美滿。更大的契機是在深圳河以北,即是說在深圳,以至再進入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所以北部都會區的着眼點,是跨越了香港和深圳的行政界線,希望可以做到港深聯手,我們一起做大這個「餅」,人流、物流、資金流,以至大家研發的數據流通,我們都希望在未來能夠加強。希望大家對於未來香港的創科前景都是充滿信心。
剛才我在進來之前,看了兩個大學生的項目,我覺得這兩個項目都是非常貼題---一個是生命科學,一個是環境科學。正正我們都覺得這兩個都是我們有優勢的地方,所以我們已經決定會在落馬洲河套區建設一個生命科學的研究創新平台,集合我們現時在科學園裏有關生命健康的Health@InnoHK實驗室和國家給我們的重點實驗室,全部聚集在這個落馬洲河套區。再加上我剛才所說,我們再去吸引更多的海內外人才,亦會全力爭取更多譬如是藥廠、研發醫療產品的機構落戶新田科技城,我相信它的前途真的會非常美好。希望大家都要更加多在這方面着力,因為生命健康科研的效益遠遠不是經濟效益那麼簡單,是對人類的貢獻。在今次抗疫的過程中,看到我們國家生命至上的理念,就是保障每一個人的生命健康,所以在十四五規劃中,生命健康是國家科研瞄準的一個地方。既然香港有優勢,而我們一向都是說用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我覺得生命健康將會是未來香港創科中一個很大的亮點。
另外,環境方面都是很重要,我們所說的是全球氣候變化。隨着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承諾希望內地在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我亦在去年11月承諾香港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因為我們已經在2014年碳達峰。要做到2050年碳中和其實都很依靠創科,所以剛才看到的項目令我很高興,它對於我們達致碳中和所需要的新能源會有幫助。
無論在生命健康或者在環境科學裏,以至其他正在科學園裏所做的人工智能、機械人,都在香港的創科中有很重要的發展。我記得在三年前,即2018年大概都是這個時候,國家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來香港,他當時來過之後寫給我他的感受,他說他很受鼓舞,他看到香港的創科氛園是前所未有、香港的科學家的熱情是前所未有、香港特區政府的積極性都是前所未有。我相信如果現在我們再邀請王志剛部長前來---我很想,或者尹宗華主任要幫幫忙---王志剛部長來到我想他會眼前一亮,會問為甚麼在三年之間,那些在這裏前所未有的已經變成一定的成果。今日獲獎的每一位同學,其實都是對於我們未來的創科發展注入了動力,亦令到我們可以更加得到國家的支持和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最後,我再次祝賀各位得獎的同學,亦感謝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40多年來,透過舉辦不同創新創業比賽,為香港培養無數具潛質的新一代。在此我亦祝在座各位身體健康,生活愉快!多謝大家!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1月27日在第七屆香港大學生創新及創業大賽暨全國及大灣區創新創業大賽(香港區)頒獎典禮的演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