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即将举行6月议息会议 普遍预计继续加息50个基点

当地时间6月14日和6月15日,美联储将举行6月份议息会议。在美国通胀“高烧不退”的情况下,分析人士普遍预计本月将继续加息50个基点。

据美国劳工部6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8.6%,同比涨幅创1981年12月份以来最大值。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6%,涨幅均高于市场普遍预期。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通胀数据涨幅超出预期,预计美联储本月会继续加息50个基点,并对未来加息路径进行新一轮的引导。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同样预计美联储6月份将继续加息50个基点。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高通胀无疑是美联储政策当下首要问题。同时,市场对美联储6月份加息50个基点已有充分预期,若过于激进加息可能干扰市场预期。

对于美联储下半年的加息路径,明明认为,未来几个月美国通胀仍可能在高位水平震荡,因此预计下半年加息50个基点将常态化,待看到通胀出现明确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符合预期后,加息速度才有可能放缓,而加息幅度放缓或出现在9月份以后。目前,需高度关注6月份议息会议上美联储的市场沟通以及对加息路径的预期引导。

“综合考虑美国目前就业市场紧俏、需求偏热、通胀超预期表现,预计下半年美联储政策正常化路线继续陡峭,为尽快到达‘中性利率’水平上方,意味着7月份、9月份各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增大。”周茂华说。

综合分析人士观点来看,美联储有可能在6月份、7月份及9月份的连续三次议息会议上均加息50个基点。若按照此节奏加息,对人民币资产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明明表示,从债市来看,美国通胀预期见顶破灭,欧央行宣布开启加息,海外加息潮推升各国国债收益率,或使得中美利差进一步倒挂,中国债券的性价比或处于劣势。虽然外资流出我国债市的压力已经放缓,但是后续的重新流回仍要等待一段时间。对于国内的利率走势,主要还是由宽货币与宽信用的预期主导。

在美联储连续加息的预期下,人民币汇率将如何演绎?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6月10日,美元指数收盘于104.1926,年初至今上涨8.57%;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及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则分别报6.7313、6.6927。

周茂华认为,在美联储加息、缩表以及金融环境收紧背景下,美元可能维持强势格局,美股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也可能令市场加大美元流动性需求。美元维持强势会对人民币及其他非美货币构成一定扰动,但不会改变人民币基本稳定格局。基于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同时我国外贸保持韧性,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强,跨境资本双向有序流动,继续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等因素,人民币汇率仍有望在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常态化。

在明明看来,在美国通胀超预期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可能会面临第二波美元指数上行的压力。但同时5月份出口超预期表现也意味着经常账户对于人民币的支撑仍在,人民币的抗压能力或有所增强。

年内63家上市公司并购计划搁浅 过度并购现象需警惕
2022/06/13
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以最新公告日为基准,截至6月12日,年内A股共有63家上市公司终止并购计划,同比减少28%。其中,48家为并购方终止并购计划,其余则为被并购方。

受访专家表示,并购重组通常被视为利好消息,但实施期间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并购失败并不一定意味着利空,市场需理性看待。与此同时,市场也要警惕过度并购现象,对偏离主业的并购需格外引起关注。

公司外部环境变化

成并购终止重要因素

“并购重组理论上可以改善资产结构质量和净资产收益能力,为上市公司的业务规模、经营利润和资本能力带来良好预期,属于上市公司的重大利好。”北京阳光天泓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王维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并购重组涉及多方机构和人员,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并购重组实施期间内外形势变化也为公司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增加了公司经营风险。

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上述63家公司并购计划终止原因复杂多样,如外部环境影响、双方未达成一致、自身情况变化、对方违约等。并且,不少公司都是多种因素交织出现,导致计划终止。

外部环境的影响是提及最多的因素之一,主要是疫情、资本市场及复杂国际形势等方面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实力与标的公司的业绩都造成一定的影响,也是并购难以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某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近年来,受疫情等外部环境影响,不少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资金实力减弱,与此同时,标的公司业绩也有较大变化,或增长过快或下滑明显,与此前基本面偏离较大,导致双方原定的并购计划“搁浅”。

上述63家上市公司中,不少都提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涉及对境外标的公司的并购,叠加境内外市场环境影响,导致个别公司收购信心不足、主动终止收购计划。

比如,有一家上市公司拟收购一家境外客户公司100%股权,由于收购事项历时较长,评估、审计报告的重新确定致使核心条款存较大不确定性。同时,国际形势存不确定性叠加疫情反复,增加了国际并购风险,导致该公司决定终止此次收购,且为此需支付一笔不菲的终止费。

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因外部环境影响到自身资金情况,导致并购计划搁浅。如达实智能表示,近期鉴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及个别地产客户兑付危机,致使公司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综合考虑公司目前现金流情况及资金整体运用规划,决定终止交易。

另有外部环境影响到标的公司业务,导致并购计划难以为继。如安车检测表示,受宏观经济形势及疫情的影响,标的公司蒙阴锦程业务受影响较大,不符合支付股权转让款的前置条件,双方决定终止投资事项。

除了外部环境外,交易双方未达成一致也成为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具体来看,大多数上市公司未就交易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也有的上市公司未能与目标公司其他股东达成一致意见,还有的公司未能就目标公司后续主业发展方向等达成共识。

另外,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因受自身因素,主动终止并购重组。从自身原因来看,有的公司是欲出让子公司股权未找到受让方,有的公司是未能竞得目标公司股权,有的则是不满足股东条件,也有的是出于聚焦主业的考虑。

偏离主业的并购

需引起重点关注

不管原因如何,终止的结果已注定,这也引来市场的讨论:并购失败对上市公司来说是否一定为利空消息。从市场表现来看,相关公司股价通常会短期下跌,但也有少数并未受此影响。

“并购终止未必是利空。从实践上来看,部分上市公司由于更明确了自身的战略重心,而不是追逐热点概念。因此,终止既有的并购进程,反而表明此类公司更加聚焦主业。”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执行董事付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王维嘉表示,如果并购失败,一般来说属于上市公司的利空消息。但是,如果并购时标的资产的现值小于对价,这表明并购可能并未将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好处,也不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这种情况下被终止,并不意味着利空。

在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看来,相较于并购失败,更应关注过度并购现象。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市场来说,需要警惕过度并购现象。对于上市公司能够在主营业务上下游形成业务协同或基于产品、服务升级的并购,市场应该给予鼓励;对于偏离主业、发展跨界业务的并购,需要引起重点关注。

王维嘉建议,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监管,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依法打击和防范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

联系信息:
南京西路1600 号310,
200040 上海中国
辦公時間: 星期一至五 早上八時三十分至下午六時三十分

公司分支机构:

选择一个国家
Bestellservice
Durch das Ausfüllen dieses Formulars stimmen Sie unserer Datenschutzrichtlinie zu
To guarante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ur website uses cookies.
You can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I understand,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