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階段消費券今發放 2022年8月7日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表示,在外圍經濟前景不明朗、本地經濟承受下行壓力之際,政府今天開始向約636萬名合資格市民分期發放第二階段消費券,總額逾300億元,連同各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商戶和商場的疊加優惠,以及消費者加碼消費,將可增強消費券帶來的乘數效應,對急需支撐的本地經濟提供一定提振作用。

陳茂波今日率先使用消費券外出歎茶、購買小禮物。他又購買棉花糖和爆谷,與街坊分享消費券發放的喜悅。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環球經濟正面對逆風,加息及經濟衰退的陰霾揮之不去。在外圍環境惡化及第五波疫情的衝擊下,本港經濟未能延續去年反彈動力,今年首兩季按年再度收縮,上半年本地生產總值合計實質負增長2.7%。單看第二季,拉動經濟的三頭馬車之中,出口環節受到的壓力最大;而私人消費是相對較穩定的一環,但表現亦比預期遜色,按年無甚變動。4月份發放的第一階段消費券,剛好處於疫情稍緩之際,支持該月零售銷售總值升11.7%,是2月以來零售銷售唯一錄得升幅的月份,足見疫情受控及消費券對支撐及刺激消費市道所帶來的正面作用。

在外圍經濟前景不明朗、本地經濟承受下行壓力之際,政府今天開始向約636萬名合資格市民分期發放第二階段消費券,總額逾300億元,連同各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商戶及商場的疊加優惠,以及消費者的加碼消費,將可增強消費券帶來的乘數效應,對急需支撐的本地經濟,提供一定的提振作用。我打算今日就用消費券外出歎杯靚茶、買點小禮物。為了分享消費券發放的喜悅,我亦購買了小朋友最愛的棉花糖和爆谷,與街坊分享並共聚聊天,一起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日早上。

今天大約621萬名合資格市民收到首期2,000元的消費券,這批合資格市民包括(一)今年4月已獲發第一階段消費券,並符合第二階段相關資格準則的原有登記人,以及(二)透過不同優才、專業人士及企業家入境計劃等來港居住,以及來港升學的合資格新登記人;這批市民會分期獲發合共5,000元消費券。另外約15萬名符合資格準則的新登記香港永久性居民或新來港人士,他們會分期獲發合共10,000元消費券,今天他們獲發的第一期券額為3,000元。這意味今天合共有近130億元的消費力注入本地零售及餐飲等市場。

這次第二階段消費券,大家可選擇的電子支付工具由四家增加到六家。當中,選擇透過支付寶香港、BoC Pay、PayMe from HSBC、Tap & Go拍住賞和WeChat Pay HK收取消費券的市民,其第一期消費券已直接存入其指定的儲值支付工具帳戶。

 

市民如選擇以八達通收取消費券,可透過八達通手機應用程式拍卡領取,亦可親自到設於港鐵站、輕鐵客務中心、指定碼頭及公共運輸交匯處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領取站(即俗稱的「藍機」)、指定便利店和超級市場或八達通服務站拍卡領取。

 

相關市民今天會陸續收到手機短信或應用程式通知,提醒已獲發放消費券的訊息,大家記得查看短信和通知。如有疑問,亦可透過熱線18 5000的語音系統作出查詢。

 

另一方面,在被通知為不符合資格準則的登記人當中,秘書處共收到逾15萬宗覆檢申請(剔除了重覆申請)。這些申請主要來自一些曾以永久性地離開香港為由作出法定聲明以提早提取強制性公積金或職業退休計劃下利益的市民。當中約10.4萬宗申請已覆檢成功,這些市民同樣會在今天獲發消費券,並已獲發短信通知。

 

秘書處正全速處理其餘覆檢個案,包括查核覆檢申請人提交的資料,以及請部分申請人提交進一步資料以作處理。如果覆檢成功,他們最快亦可於本月16日收取到第一期消費券。

 

自消費券計劃去年開始運作以來,消費者及商戶對電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日漸提高,應用範圍亦逐步擴闊。截至今年6月底,主要儲值支付平台合共增加了約710萬個消費者帳戶及約13萬個商戶用家。今年上半年即使零售銷售貨值下跌2.6%,但當中透過網上銷售的貨值卻上升24%。可以說,消費券加速了電子支付的應用和普及程度,讓零售交易從消費端起始便以數字化的模式呈現,為商戶及企業提供更多新的機遇,探索商業新模式、發掘潛在新市場。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慶典重要講話中提出的「四點希望」,當中包括「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經濟要邁向高質量發展,數字化是必然方向,是增強發展新動能、增添發展新動力的驅動器。創新科技固然是經濟新引擎,帶動新的重點產業發展;同樣重要的是將科技應用和數字化發展,引進傳統產業及企業的營運當中帶動產業升級轉型、開拓新的增長點。

 

對企業來說,數字化發展有助帶動轉型、提質增量、激發創新。我主持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正全速推進相關工作,匯集業界精英和專家學者等各方智慧,全力為香港勾劃數字化經濟的發展藍圖並推展相關工作。由多個政府部門合辦的數碼應用科技展覽及交流會將於本周舉行,藉此鼓勵各個部門配合創科發展的政策方向,善用創科優化各項公共服務。

 

政府正發揮積極有為的行政力量,加上高效市場的優勢,在各方努力下,香港數字化經濟發展必定能向前躍進。消費券的發放,讓我們能在開心消費的同時,齊齊合力推動和深化電子支付的發展,透過市場的力量,讓數字經濟能更大程度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為市民帶來更多高效便捷的交易和更多元化的商品選擇。


7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31041亿美元 较6月末上升1.07%
2022-08-08
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41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328亿美元,升幅为1.07%。

7月外汇储备规模回升,受汇率因素和资产价格变化因素综合作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前景及通胀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主要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从汇率因素看,在通胀预期抬升、美联储加息等因素推动下,7月份,美元汇率指数上涨1.2%至105.9,维持高位;非美货币中,7月份,欧元下跌2.5%,英镑下跌0.1%,日元上涨1.8%。“汇率因素导致外汇储备的非美元部分出现小幅折价。”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称。

从资产价格因素看,7月份,因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升温,主要国家债券收益率下降,价格上升;全球股票市场则呈低位反弹。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表示,7月份,以美债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债券价格普遍上升,对外汇储备余额增加形成较大贡献。

其中,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2.5%;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9.1%,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上涨7.3%,日经225指数上涨5.3%。“股债两方面资产价格变化推动外储规模上升,且上升幅度超过汇率折算带来的下降影响。”温彬说。

7月份,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定,境内外汇供求基本均衡。温彬表示,在剔除汇率和资产价格因素后,据估算,因国际收支导致的外储环比小幅增加,这表明7月份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国际收支经常项与金融项大概率依旧是“一顺一逆”状态,且顺差因素略强于逆差因素。

未来,随着各项稳经济的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有坚实支撑。王春英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充满挑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支持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联系方式:
香港新界屯門天后路18號南豐工業城3座6樓603室
電話: +852 2891 0030
办公时间: 星期一至五早上八时三十分至下午六时三十分

公司分支機構:

Choose a country
Bestellservice
Durch das Ausfüllen dieses Formulars stimmen Sie unserer Datenschutzrichtlinie zu
To guarante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ur website uses cookies.
You can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I understand,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