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債受歡迎 有助促進普惠金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表示,銀色債券的發行規模由最初30億元逐步增至現時450億元,認購人數升至近29萬人,反映年長市民逐漸認同銀債是安全可靠且具穩定回報的投資選項,這也符合政府推動普惠金融的方向。

他說,銀債的保證息率上升,並不影響債券基金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政府嚴守財政紀律,不會透過發債支付政府的經常開支。

 

另外,陳茂波指出,外圍經濟和金融市場承受的風險增加,香港要穩住經濟大局,最根本之道是有效管控疫情。只有進一步擴大新冠疫苗接種,才有空間以最大程度恢復與境外地區的往返,穩住經濟,重啟發展動力。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月1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昨天是中秋佳節,適逢也是長周末假期,市面上增添輕鬆的節日氣氛。在追月秋意中,希望大家也做好防疫,保護自己、保護家人。

 

日前我們公布新一批(第七批)銀色債券的認購結果及分配情況。這次發行收到破紀錄近29萬份合資格申請,較去年多約13%,認購總金額近625億港元。當中約六成半申請人年齡介乎60至69歲,三成半則年逾70,年齡最高的申請人為104歲。由於認購反應熱烈,我們決定將最終發行額提升到450億元的上限,較去年的發行規模多五成,盡量滿足年長市民的需求,讓大家可共享並受惠於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認購20手或以下的合資格申請人,將獲全額分配,即所有合資格申請人當中約六成八將獲足額配發。

 

銀色債券自2016年首次發行至今,發行規模由最初30億逐步增加到現時450億,認購人數亦由七萬多人增加至近29萬人,反映年長市民逐漸認同銀債作為一項安全可靠及具穩定回報的投資選項,這亦符合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方向。銀債的保證息率由最初兩厘上調到現時四厘,反映我們每次在釐訂銀債的息率時,也緊貼外圍息率與通脹的上升趨勢,以確保銀債能真正讓長者受惠。

 

值得指出的是,即使銀債的保證息率上升,卻不會影響債券基金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而債券基金本身並不是財政儲備的一部分,亦與政府的其他帳目分開處理,故發債所得和利息成本與政府財政兩者拉不上關係。這個安排運作多年,也適用於通脹掛鉤債券。至於發行綠色債券募集的資金,則明確規範投資於綠色基建項目用途。香港是一個細小、全開放、資金自由進出、必須保持匯價穩定的經濟體,我們必須嚴守財政紀律:不會透過發債來支付政府的經常開支。

 

嚴守財政紀律、避免長期和結構性的入不敷支,是維繫公共財政安全穩健、確保政府有實力應對潛在的經濟及金融波動的根本。然而,環顧全球,外國不少主要經濟體的政府已債台高築,環球息率持續向上將增加它們的還債壓力;而面對能源價格高企及通脹加劇,一些政府選擇向民眾提供補貼,或以其他方式控制物價,以緩減當地社會面對的壓力;但同時,經濟疲弱卻將令稅收減少,這些經濟體的公共財政將陷入兩面受壓的困境。事實上,外圍經濟及金融市場所承受的風險已進一步增加。

 

面對歐元區通脹率達9.1%的歷史新高,歐洲央行日前加息0.75厘,是歷來最大的單次加幅。至於美國,有見聯儲局官員的言論,市場普遍預期,兩星期後的議息會議將再度大幅加息0.75厘,如此將令聯邦基金利率今年來合共加息幅度達到三厘。

 

外圍息率趨升對本地息口的影響近日已進一步浮現。以普遍與按揭貸款利率掛鉤的港元一個月銀行同業拆息為例,息率已由年初約0.13%上升至逾2%。面對資金成本增加,不少銀行已經陸續調高按揭貸款鎖息上限,供樓人士的按揭負擔難免有所增加。而隨着美國累計加息至較大幅度,本地銀行亦可能調整存貸利率,包括最優惠利率,不少中小企的銀行貸款均以此作息率計算基礎,利息增加將增添其經營壓力。

 

受到本地疫情反覆、金融狀況趨緊及外圍環境轉差等多項因素影響,近期樓市稍有調整,截至今年7月,住宅樓價比2021年9月高位回落逾5%,今年首八個月的成交量較去年同期下跌近四成。連同港股市況偏弱,這些都會遏抑市民消費意欲及影響經濟氣氛。即使失業率逐步回落,不少行業和企業的經營情況仍面對着頗大壓力,對於今年中秋節的生意額未敢抱持太高的期望。在這片氣氛下,我們期待消費券能帶來階段性的經濟提振作用。第二期消費券將於10月1日發放,屆時將為市場注入超過150億元的消費力,希望能為零售餐飲市道帶來另一輪支持。

 

過去幾年本港經濟備受疫情打擊、幾番起伏,大家也明白到,有效管控疫情是穩住經濟大局的最根本。現時的防疫方針是按着科學和實證為本、精準防控,以最小的社會和經濟代價達到最大的防疫效果。誠然,如何能做到防控疫情,同時便利往還和保住經濟,極具挑戰且不易平衡,但現屆政府一直朝着這方向穩慎推進。只有齊心合力,進一步擴大疫苗接種,我們才會有更廣闊的空間,最大程度恢復與境外的往還、穩住經濟、重啟發展動力。


教育部:全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 目前进展平稳
2022-09-09
9月9日上午10时,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有关情况。

会上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2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1076万人,总规模首次突破千万,且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复杂。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截至目前,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总体平稳。

一是强支撑。强化促就业工作顶层设计,支持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鼓励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优化指导服务、加强就业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更加健全。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系列超常规政策,包括:统筹推进各类升学和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招录,帮助毕业生尽早就业、便利求职。 二是拓渠道。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等市场化岗位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组织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和“万企进校园计划”,举办“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中小企业百日招聘”等活动,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办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发挥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三是优指导。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将其作为基础工程,充分发挥10万余名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作用。加强对毕业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推出“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全天候、一站式、一键通网上就业服务,今年累计提供岗位1370万个。 四是重帮扶。建立健全就业帮扶机制,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毕业生等开展精准帮扶。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项目,每年开展线下10万人、线上50万人的就业能力培训,增强困难群体就业竞争力。近年来,低收入家庭、残疾毕业生去向落实情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是调结构。持续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将就业状况作为“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学科评估的重要依据,引导高校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对就业率过低、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及时调整,着力提升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契合度。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教育系统的职责所在、情感所系。全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

联系方式:
香港新界屯門天后路18號南豐工業城3座6樓603室
電話: +852 2891 0030
办公时间: 星期一至五早上八时三十分至下午六时三十分

公司分支機構:

Choose a country
Bestellservice
Durch das Ausfüllen dieses Formulars stimmen Sie unserer Datenschutzrichtlinie zu
To guarantee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our website uses cookies.
You can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I understand, close